王者荣耀的战术体系会随着版本的更新而改变,也可能会因为英雄机制的原因与版本契合开发出新的战术。例如:新赛季的“连体婴”模式,射手位再一次成为了峡谷主流。
射手位初露锋芒是因为S17赛季的大改动,分路的变动让射手位从谷底实现反弹。
而S18赛季初的改动(对抗路兵线、野区改版)是为了降低射手的强度,让其他位置面对射手有反制的机会,可是却事与愿违,射手位再一次强度超标,射手与辅助连体婴模式已经泛滥峡谷!

我们首先来分析射手最近几个赛季的强度水平。
在S10赛季到S14赛季,边路根本没有射手的位置,前期打野位的疯狂干扰,射手脆弱的身板以及前期发育的脱节,让射手位在边路根本没有发育的机会,于是玩家纷纷放弃射手,选用双边路战士的打法,虽然可以解决边路发育问题,但是中后期队伍没有射手的持续输出,在团战与推塔方面又失去优势,所以玩家大开脑洞又把射手转移到野区发育,避开打野与边路战士前期的压制,就这样射手自由人诞生了。
射手自由人与“连体婴”模式的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?峡谷的平衡是不是笑话?
本篇文章结构
第一:射手自由人的出现
第二:射手自由人的落幕
第三:峡谷连体婴分析
第四:两种模式的共通点
第五:边路强度有没有平衡点
射手自由人出现
射手自由人的定义就是放弃抗压的边路,走进野区位置发育,虽然抛弃了传统队伍的队形,但是在当时S10到S13赛季版本这种模式让射手位置有了出场的机会。
在当时KPL赛场,团战经常变成双方战士的拉锯模式,你打不死我,我也打不死你,战士输出的无力暴露无遗。这也是当时版本真实的写照。
赵云、橘右京、曹操、宫本等能抗能打的战士基本上占据了队伍的边路位置,当时的射手射程近、伤害不足在前期与战士对线中基本没有胜算的机会。但是双边路战士后期输出无力的现象又让比赛经常出现拖现象,动辄20分钟的对局比比皆是,于是射手自由人出现了。
射手自由人放弃边路,进入野区发育,与辅助形成野辅联动,可以尽可能减小发育风险,前期放弃小规模团战,在中后期发力。当时野区自由人的标志性人物就是马可波罗、李元芳。

射手自由人的落幕
但是在S14到S16赛季,射手进行了改版,射程、伤害、以及射手神装破晓的出现,让队伍中射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位置,射手又从野区转移到线上发育,但是这波改动又出现了新的尴尬。
射手在自己射程的增加后,直接在面对对线的战士面前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,一些没有续航的战士在与射手对线中经常根本没有还手之力,在面对辅助过打野前期的入侵中,经常丢命又丢塔,战士英雄与射手英雄直接发生了反转,上几个赛季处处压制射手的战士在S14到S16赛季直接成为了射手的手下败将,射手再也不用猥琐野区发育,射手自由人彻底落幕。
而KPL赛场也从正面反应了版本的问题,马可波罗大战公孙丽是赛场的重头戏,其他英雄彻底沦为了看客,单调是那段时间玩家吐槽最多的话题。
峡谷连体婴分析
辅助的定位就是辅助各个位置的正常发育,为队伍提供视野、团战中保护后排、担任队伍进攻者,从广义上讲,辅助就相当于队伍的指挥官,而这个定义却在当今版本出现了转变。
S17赛季改版,上下分路的改版让战士不用在前期面对射手,而下路草丛与视野增大,让射手位置可以肆无忌惮的混于线上发育,而且两个分路经济进行了调整,对抗路发育脱节屡屡被敌方打野压制,辅助位置必须有所取舍,抛弃射手,辅助打野与战士,防止被敌方前期压制过大,以至于中期队伍直接崩盘。虽然射手位还是辅助的核心,但是所有的一切战术都是在中后期围绕射手经进行,射手位在前期很难掀起波浪。

到了S18赛季,对抗路又改版,经验兵的出现让对抗路有了傲视全场的资本,1分45秒升到4级,拥有等级优势的对抗路不再是打野与中路的首要进攻目标,反而发育路成为了焦点,辅助位的重心又转移到了发育路,这种转变直接让辅助前期、中后期与射手直接成为了一条绳上的蚂蚱,辅助与射手彻底融为了一体,连体婴模式雏形出现了。
连体婴模式的出现,让射手位前期没法抓、中期抓不到、后期抓不死,成为了玩家首推的一种模式,在中端局与高端局“泛滥成灾”。
两种模式的共通点
射手自由人的出现是下路(发育路)没有射手的发育条件,战士位前期的处处压制让本来前期弱势的射手更没有了成长空间,双方分路起点不同,让双方根本没有公平发育的机会。
而射手自由人落幕也是因为边路对线前期战士又处于下风,双方英雄定位的不同,在对峙上肯定会出现失衡现象。
最具代表性的边路战士就是曹操与花木兰
曹操独有的回血机制,让曹操可以凭借血量在与射手较量中一战高下,但是4级以前,曹操根本没有回血能力,在面对射手中只能猥琐塔下清兵,如果被敌方卡兵线,没有办法顺利升到4级,在接下来只能处处被压制。
但是如果有辅助配合,在前期顺利吃到兵线达到4级,就可以直接对射手类英雄直接反打,扭转分路对局优势。花木兰也是如此。
射手自由人的出现与落幕,皆是因为战士与射手前期与中期强度不同的原因造成的,本身双方前期对峙强度就不同,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。

而连体婴现象就是这种现象的升华版
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射手与战士对线尴尬,但是本身前期就强势的战士类英雄发育速度的加快,让对抗路与打野有了平起平坐的机会,不仅打野位可以前期干扰对抗路,而且对抗路还可以对打野位进行反干扰,打野相比对抗路根本没有压制性,不仅如此,面对发育路的连体婴模式,打野也无可奈何。
从峡谷整体情况而言,分路的变动直接关乎峡谷战术的调整,射手自由人与连体婴模式,皆是因为分路调整失衡惹的祸!
边路调整有没有平衡点
分路的失衡,导致了射手与战士多个赛季强度的巨大落差,为什么分路看似正常的调整,却经常出现上下两路强度超标与被超标现象,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,让上下分路处于公平的状态吗?
射手与战士本来前期与后期强度就有所不同,还有一些特例英雄(例如孙悟空、铠),前期与后期更像两个截然不同的英雄,如果特意在英雄类别(射手与战士)上做调整,显然行不通。
从全局来看,射手位的发育环境安逸还是最大的问题,前期打野位无法对发育路进行干扰的最大问题,就是近几个赛季野区经济频繁削弱,打野位已经无法担任队伍的节奏带动者,本来打野的定义就是依靠前期的经济优势对敌方分路进行干扰,延缓敌方的发育速度,但是如今从野区发育来看,打野位已经完全不具备的这种强度。
蓝领打野的思路就是,既然打野不具备领头羊作用,干脆我就直接放弃领头羊位置,担任队伍的二当家或者三当家,利用保护型英雄代替进攻型英雄,采用防守战术,这种战术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如今刺客打野的强度。

所以,分路调整远远不能改变峡谷的“奇葩现象”,过多的调整只会让分路越来越乱,打野位的调整才是重中之重!
结语
射手自由人出现到射手自由人落幕,再到射手辅助连体婴现象,射手的强度其实呈现了一种梯度增长的现象,其实我们想一想,射手的克星是不是打野?从野区削弱开始,射手就出现了一路高歌的现象,以至于现在在高端局射手都成为了争抢对象,虽然说不上来有什么不对,但是射手的横行确实让游戏体验差到了极点!